1、子宫托治疗
(1)适应证 子宫托很早就被用来治疗子宫脱垂。能使患者自行掌握,但重症子宫脱垂、阴道过度松弛者不宜用。
(2)子宫托型号 以稍大于生殖(耻骨尾骨肌)裂隙为宜,一般裂隙横径以4厘米 多,故多采用中号子宫托。经过一段时间,耻骨尾骨肌逐渐恢复其弹力,脱出部复位后组织水肿消失,重量减轻,子宫即可不再脱出。
(3)使用时间 一般晨起劳动前放托,晚间取出,洗净。月经期不用。塑料托表面光滑,遇酸碱不易变质,对组织刺激性小。上托后,症状即消失,可参加各项劳动而无痛苦。
2、盆底肌锻炼
适用于轻症患者。肛提肌锻炼方法为:用力行收缩肛门运动,盆底肌肉收缩3秒以上后放松,每次连续进行10~15分钟,每日2~3次,次锻炼应在起床前进行。
3、手术治疗
根据子宫脱垂的病因、病情严重程度、有无其他周围脏器膨出、有无生育要求等各方面条件,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,以达到恢复正常解剖及其功能的目的。包括缩短松弛的主韧带,以改进子宫的支持力量;纠正子宫形态异常,如子宫颈已延长肥大者,必须切除部分子宫颈,以恢复宫颈正常长度;缩短耻骨膀胱宫颈筋膜,加强前阴道壁的支持力;缝合耻骨尾骨肌裂隙,重新建立功能良好的会阴体。
二、造成子宫脱垂的原因长期腹压增高
如慢性咳嗽、习惯性便秘、长期负重劳动、经常性地做用力不当的运动和腹腔长有肿瘤等都能引起腹压增高,促使子宫下移。
怀孕
这是导致子宫下垂的 主要原因。“一般情况下,多次生育的女性发生子宫下垂的可能性更大。但是,即使是次怀孕,也有可能发生子宫下垂。因为怀孕后期以及巨婴、难产等生产伤害也都可能会损伤到子宫的韧带。
分娩损伤
比如生产时间过长、难产,容易损伤盆底肌肉和韧带;月子里过早下床做家务,或者过早负重劳动等。
腹腔内的压力太高
例如过度肥胖、久咳、便秘、或盆腔内有肿瘤压迫,都会使腹腔压力增高。使子宫下垂。
盆底组织发育不良
一些女性先天性子宫或盆底肌发育不良,先天性盆腔肌群软弱松弛也可以引起子宫下垂。
经过各类盆腔手术
经过各类盆腔手术后,也可能造成子宫下垂。子宫下垂也是许多盆腔手术术后的后遗症现象。
长期负重活动
女性经常干体力活或长期做超负荷运动,尤其是举重训练、负重活动等,腹压增加,发生子宫下垂或内脏下垂的可能性大大增高。
三、子宫脱垂的临床症状患者自觉腹部下坠,腰酸、走路及下蹲时更明显。轻度脱垂者阴道内脱出物在平卧休息后能自行还纳,严重时脱出物不能还纳,影响行动。子宫颈因长期暴露在外而发生黏膜表面增厚、角化或发生糜烂、溃疡。患者白带增多,并有时呈脓样或带血,有的发生月经紊乱,经血过多。伴有膀胱膨出时,可出现排尿困难、尿潴留、压力性尿失禁等。
子宫脱垂为子宫沿阴道向下移位,根据脱垂的程度可分为3度:
1.Ⅰ度
指宫颈外口水平低于坐骨棘水平,未达到处女膜缘,宫颈及宫体仍位于阴道内。该程度子宫脱垂无须治疗,注意休息即可恢复。
2.Ⅱ度
指子宫颈已脱出阴道口之外,而子宫体或部分子宫体仍在阴道内。但因包括范围过大,轻者仅宫颈脱出阴道口外,重者可因宫颈延长,以致延长的宫颈及阴道壁全部脱出阴道口外。
Ⅱ度子宫脱垂又分轻、重两型:①Ⅱ度轻型 子宫颈脱出阴道口外,宫体仍在阴道内。②Ⅱ度重型 宫颈与部分宫体以及阴道前壁大部或全部均脱出阴道口外。
3.Ⅲ度
指整个子宫体与宫颈以脱出阴道口外。
四、中医辨证治疗子宫脱垂的方法1、湿热蕴结
(1)取仰卧位,用一指禅推或揉气海、关元穴至耻骨联合处;再用掌按揉腹部3分钟。
(2)取仰卧位,用指擦法擦大腿外侧,以热为度;再用拇指点按血海、阴陵泉、三阴交,行间穴各2分钟。
(3)取俯卧位,以拇指外侧缘自下而上反复擦督脉,以热为度;再用禅推法推两侧肝俞、脾俞、三焦俞、肾俞、膀胱俞穴各1分钟。
2、寒湿凝滞
(1)取仰卧位,用掌摩法以关元为中心,顺时针、逆时针按摩小腹各100次;再用掌擦法,双手斜向擦小腹部,以热为度; 后用掌按法持续按压神阙穴3分钟。
(2)取仰卧位,家人用拇指按揉两下肢地机、血海穴各2分钟。
(3)取俯卧位,家人用指擦法直擦腰骶部,以热为度;再用拇指按揉膈俞、肝俞、脾俞、三焦俞、膀胱俞长强穴各1分钟。
3、气滞血瘀
(1)取仰卧位,用掌按法持续按压气海穴3分钟;再用掌揉法反复揉动小腹2分钟; 后用掌擦两侧胁肋部2分钟,以有热感为度。
(2)取仰卧位,用拇指按揉两下肢地机、太冲穴各2分钟。
(3)取俯卧位,用拇指按揉两侧膈俞、肝俞、脾俞、三焦俞各1分钟。